我和新疆(三)

简丹儿


那天茶坛里说到新疆的野马几乎绝迹,而野驴还常见,我突然怀疑自己是不是对新疆知之甚少。因为我既没有见过野马,也没见过野驴。我说的是野的。是的,其实对那片广阔的土地我还是知道的太少了。大漠的风雪到底有多狂野?冰山上的雪莲到底有多娇艳?塔里木河浩荡的水流中鱼儿有多富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很喜欢听Y讲故事,Y就是上次提到买了11本《老风口》的大学同学。他来自阿克苏,对,《老风口》写的就是阿克苏。Y的妻也是我们的学妹也来自阿克苏。所以,当年在学校仅有的两个阿克苏人相爱了就顺理成章。

Y有很多故事。而这里要说的是他的妻。在她家离开新疆时,她大哥留下了。现在年近六十的大哥仍在那里负责着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成天骑着马在戈壁上驰骋。她说大哥已习惯这天高地阔的生活,舍不得那些野马野驴野羊。。。。。

昨天,我哥发来三个文件,石河子市大剧院,石河子市会展中心,石河子市体育公园的三个设计方案。他十六岁从新疆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进入西南建筑设计院工作,后来美学习工作,现已在美生活了二十多年。

三个设计方案是他以前的同事发给他的,他自己也包括我都为他为没能参与到对他而言特别有意义的这几个项目而遗憾,但也为故乡的变化发展特别欣喜欣慰。

守护者们始终在那里,建设者们始终在那里,而已远离那里的我们永远在谈论着故乡。。。。。

以下文字图片摘自设计方案一一理解我不厌其烦的贴图片转文字,因为这些建筑对别人也许太过普通,而于我却是美丽珍贵的。

1,石河子市大剧院

大剧院选址于该城南部新规划的“红山新区”,主体功能含1400座大型甲等剧场和800座音乐厅,未来将建设成为石河子市的新地标和区域性文化艺术中心,辐射新疆生态文化圈和西北城市群。

1400座剧场采取经典的马蹄形平面,定位为可表演西方歌剧、民族歌舞、大型综艺、专业戏剧的多功能剧场,观众厅坐席分为三层,形成环抱舞台的布局。厅堂空间中正硬朗,片片叠墙延续了建筑整体的力量感和韵律感,营造出具有“红色记忆”的特色观演空间。

800座音乐厅采用围绕舞台的梯田式观众席,充分拉近表演区和观众区的距离,室内空间以“天山风雅”为主题,白色天幕之下,流线的池座表现出自然生动、精致高雅的建筑质感,反声板飘舞空中,似盛开的天山雪莲,使观众如置身自然之中静享天籁。

2,石河子市会展中心

建筑呈L型布局,线型形态沿东南方向展开,将南侧生态绿轴公共空间引入主入口广场,同四大公建一起构筑开敞的城市展开面和良好的建筑形象展示面。结合城市设计“丝路曼展会旅商”的意境,挖掘城市名字起源,行成“流水浣石”的造型意向,流动线条拟态飘带,隐喻“一带一路”,行成现代抽象的造型意向。

3,石河子市体育公园

体育场地上主体大空间1层,局部4层。体育馆地上主体大空间1层,局部4层;地下1层。游泳馆地上主体大空间1层,局部2层;地下1层,局部2层。结合地域性自然与文化背景,以流畅的平台曲线及圆润明珠的单体造型,打造师法自然的地域文化精神地标,展现石河子艰苦创业的军垦精神和塞上明珠的城市新貌。体育公园设计以“丝路·绿洲”为灵感,并采用大地景观的手法,融入以绿洲为主题的文化意象,将建筑与环境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创造地域性独特的建筑体验,体现石河子大气的城市气质。

通过参数化控制建筑形体、立面虚实和冬夏季太阳高度角关系,从冬季得热与夏季遮阳两方面考虑,寻求寒地建筑严实包裹与空间通透之间的平衡,实现建筑对寒地气候的适应性。

同时通过半地下空间设计、紧凑形体设计、下沉庭院设计等适应寒地气候和调节微气候的措施;并采用下凹绿地、渗沟及渗透水池等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措施,干空气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大温差热水供暖系统措施,以及灵活可变的布线系统、电井规划等措施;有效提高环境舒适度,减少能源和资源利用。

。。。。。

2021.4.7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